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抚州市市本级土地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4 17:12:13  浏览:853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抚州市市本级土地管理办法

江西省抚州市人民政府


抚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抚府发〔2002〕3号


抚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抚州市市本级土地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抚州市市本级土地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通过,现予印发,请你们认真贯彻实施。

二○○二年二月一日


抚州市市本级土地管理办法


为加强市本级土地管理,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依法规范土地运作行为,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流失,实现以地生财聚财,增加市本级财政收入,促进市本级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一、切实加强市本级土地市场建设

1、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

2、坚持政府一支笔审批土地,市本级各类建设用地由市土地审批管理领导小组审批。

3、成立市地价管理机构,加强对地价管理,对市本级各类建设用地供地价格及收购土地价格进行审核。

4、建立健全公平、公正、公开、竞争、有序、规范的土地有形市场。凡涉及土地使用权转移的各类土地交易必须由市土地交易中心统一运作。

二、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

5、征用土地是政府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直接征用农民集体土地,否则,其相互签订协议一律无效。

6、实行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凡依法收回的国有土地、因公共利益需要将出让的土地使用权作价收购的土地、企业改制、旧城改造中按规划调整置换的土地、按规划计划征用的土地均纳入土地储备。

7、单位或个需要使用土地,必须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严禁单位或个人违法违规炒卖、转让土地或未经批准擅自在原使用的土地上进行扩、改建等。

8、加强土地产权登记管理,推行土地登记公开查询制度。

三、严格执行《划拨用地目录》,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

9、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可采取划拨方式供地外,其它用地必须出让。

10、凡商业、旅游、娱乐和房地产开发等经营性用地实行招标、拍卖。

11、严格限制协议用地范围,即使采取协议方式供地的,地价不得低于基准地价,同时协议结果向社会公开。低于基准地价的土地由政府收购。

12、探索和推行多种土地有偿使用方式,供地除采用出让方式外,还可采取租赁、土地作价出资(入股)或以地换路等有偿形式。

四、加强土地使用权转让管理

13、原划拨土地使用权未经批准不得自行转让。

14、出让和承租国有土地使用权首次转让,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和出让、租赁合同约定的条件。

15、加强对出让、租赁合同的管理,受让人和承租方未付清全部出让金、租金的,不得为其发放土地使用证。未达到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的投资开发条件的,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

16、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转让双方必须如实申报成交价格,如申报土地转让价格比标定地价低20%以上的,政府可行使优先购买权。

五、严格土地执法,整顿土地市场秩序

17、建立和完善土地动态巡查责任制。加强公、检、法、土地等部门的配合,加大对市本级各类违法用地的查处力度,对违法违规运作土地的人和事要依法进行处理。

18、加大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积极稳妥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国有资产的损失,对依法应收回的闲置土地,要坚决收回。

六、加强土地收益的征收和管理

19、土地出让金和土地收益金要如实缴纳上交财政,不得挪用、截留、体外循环,实行收支两条线。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河南省政府机关远程网络系统邮件传输管理暂行规定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河南省政府机关远程网络系统邮件传输管理暂行规定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为确保河南省政府机关远程网络系统实用、高效、安全、可靠地运行,依照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河南省政府机关远程网络系统是行政首脑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系统的内部专网。
二、网络成员单位包括:省政府各部门,各市地政府、行署,列席省政府全会和单列行文的省直部门、部属单位,县(市)政府和省政府各驻外办事处以及省政府信息直报单位。
网络成员单位在技术业务上接受省政府办公厅规划指导。
三、网络成员单位应按照省政府办公厅的要求,认真进行电子数据传送和管理。目前通过网络系统可传输各单位报送的无密级请示、无密级信息、简报及其他有关数据。
四、省政府办公厅通过远程网络暂向各网络成员单位提供下列服务内容:无密级的国务院及办公厅文件、省政府及办公厅文件、明传电报(省政府及办公厅下发的明传电报,自5月1日起,停止从原渠道发送);国务院办公厅向各省市政府开放的共享信息;省政府办公厅编发的《政府
工作快报》;各市地上报的共享信息以及《河南省人民政府综合信息服务系统》(通过浏览器浏览);网络成员间电子邮件系统;国务院和省政府规定可以由网络系统传输的其他信息。
五、实行请示文件网上报送制度。为促使公文系统尽快在网上运行,自2000年3月1日起,凡报送省政府的非密级请示文件,在纸质文件报送的同时,须从网上报送该请示件的电子文件。省政府办公厅对各单位报送的电子文件将在网上运转办理,纸质文件同时运转送批。除密件外
,在报送纸质请示件时没有一并报送电子文件而导致延误该件办理的,责任由报送单位自负。省政府办公厅将定期通报各单位请示文件网上报送情况。
六、为保证政务信息采编系统正常运行,实行政务信息网上报送制度。各联网单位应尽快实现从网上报送政务信息。各单位政务信息的网上报送情况,将作为信息工作年终考核评先的一项重要依据。
七、建立信息共享库。省政府办公厅在网上建立“共享信息”栏目。对各单位报送的电子信息,由省政府办公厅筛选存入信息共享库,保证网络成员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对入库信息按采用计分。传真机接收的信息不入共享信息库。
八、网上传输政务信息应严格按格式上报。主题词一栏应统一使用《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文主题词表》(豫政办〔1998〕53号)中的主题词,除类别词外,最多不超过5个,中间用西文状态的逗号或空格分开。“上报单位”一栏,市地、省直部门应规范填写省名加市地政府、行署
或加部门简称;县(市)应规范填写省、市地加县(市)政府简称(河南省政府远程系统公文、信息上报用户规范名称附后)。
九、加强对远程系统的管理。各网络成员单位须确定1至2名政治可靠、具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同志担任远程系统管理员,人员名单报省政府办公厅备案。系统管理员每天要定时开机上网(含节假日)查收电子邮件,严防误时误事。对省政府办公厅配发的各种软件(包括资料和标识符
文件)应认真保管。除商品软件外,省政府办公厅开发的各种应用软件,其产权归省政府办公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擅自转让或扩散。
省政府办公厅将每年以不同形式对各地、各部门技术人员进行专题培训,组织技术研讨。各网络成员单位要关心、支持远程网络工作站的建设,选择安全保密的位置设置机房,购置必需的办公设备,解决必要的办公、维护经费,以确保网络系统的运行畅通。
十、网络系统的保密定位。省政府远程网络系统是全国行政首脑机关决策服务系统省级节点以下的组成部分。为明确职责,便于管理,确定省级节点以上为涉密系统。涉密系统遵照国务院办公厅统一部署,通过在网络外围设立的“非军事区”内设置外部代理服务器、加密机、路由和内
、外防火墙技术等,实现省对国务院办公厅和部委间数据传输的安全保护。省级节点以下的远程网络系统,属于“封闭的政府内部‘信息资源与办公业务’广域网络”的分支。网上暂不传送保密数据,也暂不定为涉密系统,待网络运行一段时间后,再依实际需求情况确定远程网络系统的保
密定位升级问题。
十一、认真执行国务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和《河南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办法》,完善和建立各项安全保护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各网络终端要保证专机专用,专人管理,不得擅自对系统软件进行增、删、改操作,系统管理员要定期进行病毒检查,确保传输文件中
不含病毒。
十二、严格遵守保密法规,加强保密管理。各单位保密机构对远程网络系统的保密工作应加强领导、管理和监督,对远程系统管理人员在上岗前要进行保密教育,认真组织其学习、执行国家保密局《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并建立健全保密制度。通过网络系统收到的数据
文件与纸质文件具有同等效力,要按正式公文使用和管理。各网络终端在没有统一配备加密机以前,在远程网上一律不得传送带密级的信息或文件,对与本单位局域网连接的远程终端,也应加强数据保密工作。当网络设备或软件出现故障时,应及时报告省政府办公厅网络管理机构。
十三、省政府远程网络系统及各单位入网终端要和国际互联网进行物理隔开,严禁直接或间接接入国际互联网。

附:
河南省远程系统公文、信息上报用户规范名称(一)
-------------------------
|编 号| 单位名称 | 用户名称 |
|---|---------|---------|
| 1 |河南省计划委员会 |河南省计委 |
|---|---------|---------|
| 2 |河南省物价局 |河南省物价局 |
|---|---------|---------|
| |河南省经济贸易委 | |
| 3 | |河南省经贸委 |
| |员会 | |
|---|---------|---------|
| 4 |河南省医药管理局 |河南省医药局 |
|---|---------|---------|
| |河南省经济体制改 | |
| 5 | |河南省体改委 |
| |革委员会 | |
|---|---------|---------|
| 6 |河南省教育委员会 |河南省教委 |
|---|---------|---------|
| 7 |河南省招生办公室 |河南省招生办 |
|---|---------|---------|
| |河南省科学技术委 | |
| 8 | |河南省科委 |
| |员会 | |
|---|---------|---------|
| 9 |河南省专利局 |河南省专利局 |
|---|---------|---------|
| |河南省民族事务委 | |
|10 | |河南省民委 |
| |员会 | |
-------------------------

-------------------------
|编 号| 单位名称 | 用户名称 |
|---|---------|---------|
| |河南省体育运动委 | |
|11 | |河南省体委 |
| |员会 | |
|---|---------|---------|
| |河南省计划生育委 | |
|12 | |河南省计生委 |
| |员会 | |
|---|---------|---------|
|13 |河南省公安厅 |河南省公安厅 |
|---|---------|---------|
|14 |河南省安全厅 |河南省安全厅 |
|---|---------|---------|
|15 |河南省民政厅 |河南省民政厅 |
|---|---------|---------|
|16 |河南省司法厅 |河南省司法厅 |
|---|---------|---------|
|17 |河南省监狱管理局 |河南省监狱管理局 |
|---|---------|---------|
|18 |河南省财政厅 |河南省财政厅 |
|---|---------|---------|
| |河南省国有资产管 | |
|19 | |河南省国资局 |
| |理局 | |
|---|---------|---------|
|20 |河南省人事厅 |河南省人事厅 |
-------------------------

-------------------------
|编 号| 单位名称 | 用户名称 |
|---|---------|---------|
|21 |河南省编制委员会 |河南省编委 |
|---|---------|---------|
|22 |河南省劳动厅 |河南省劳动厅 |
|---|---------|---------|
|23 |河南省地质矿产厅 |河南省地矿厅 |
|---|---------|---------|
|24 |河南省建设厅 |河南省建设厅 |
|---|---------|---------|
|25 |河南省测绘局 |河南省测绘局 |
|---|---------|---------|
|26 |河南省煤炭工业厅 |河南省煤炭厅 |
|---|---------|---------|
| |河南省机械电子工 | |
|27 | |河南省机械厅 |
| |业厅 | |
|---|---------|---------|
|28 |河南省冶金工业厅 |河南省冶金厅 |
|---|---------|---------|
| |河南省石油化学工 | |
|29 | |河南省石化厅 |
| |业厅 | |
|---|---------|---------|
|30 |河南省纺织总会 |河南省纺织总会 |
|---|---------|---------|
|31 |河南省交通厅 |河南省交通厅 |
|---|---------|---------|
|32 |河南省农业厅 |河南省农业厅 |
|---|---------|---------|
|33 |河南省畜牧局 |河南省畜牧局 |
|---|---------|---------|
|34 |河南省林业厅 |河南省林业厅 |
|---|---------|---------|
|35 |河南省水利厅 |河南省水利厅 |
|---|---------|---------|
|36 |河南省国内贸易厅 |河南省贸易厅 |
|---|---------|---------|
|37 |河南省粮食厅 |河南省粮食厅 |
|---|---------|---------|
| |河南省对外贸易经 | |
|38 | |河南省外经贸厅 |
| |济合作厅 | |
|---|---------|---------|
|39 |河南省文化厅 |河南省文化厅 |
|---|---------|---------|
|40 |河南省文物局 |河南省文物局 |
|---|---------|---------|
|41 |河南省广播电视厅 |河南省广电厅 |
|---|---------|---------|
|42 |河南省卫生厅 |河南省卫生厅 |
|---|---------|---------|
|43 |河南省审计厅 |河南省审计厅 |
|---|---------|---------|
|44 |河南省外事办公室 |河南省外办 |
|---|---------|---------|
|45 |河南省侨务办公室 |河南省侨办 |
|---|---------|---------|
| |河南省国防工业办 | |
|46 | |河南省国防工办 |
| |公室 | |
|---|---------|---------|
| |河南省人民防空办 | |
|47 | |河南省人防办 |
| |公室 | |
|---|---------|---------|
|48 |河南省统计局 |河南省统计局 |
|---|---------|---------|
|49 |河南省监察厅 |河南省监察厅 |
-------------------------

-------------------------
|编 号| 单位名称 | 用户名称 |
|---|---------|---------|
| |河南省工商行政管 | |
|50 | |河南省工商局 |
| |理局 | |
|---|---------|---------|
|51 |河南省出版局 |河南省出版局 |
|---|---------|---------|
|52 |河南省乡镇企业局 |河南省乡镇企业局 |
|---|---------|---------|
|53 |河南省地方税务局 |河南省地税局 |
|---|---------|---------|
|54 |河南省环境保护局 |河南省环保局 |
|---|---------|---------|
|55 |河南省土地管理局 |河南省土地局 |
|---|---------|---------|
|56 |河南省技术监督局 |河南省技术监督局 |
|---|---------|---------|
| |河南省农村工作办 | |
|57 | |河南省农办 |
| |公室 | |
|---|---------|---------|
| |河南省发展研究中 |河南省发展研究中 |
|58 | | |
| |心 |心 |
|---|---------|---------|
|59 |河南省轻工总会 |河南省轻工总会 |
|---|---------|---------|
|60 |河南省盐业管理局 |河南省盐业局 |
|---|---------|---------|
|61 |河南省科学院 |河南省科学院 |
|---|---------|---------|
|62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河南省农科院 |
|---|---------|---------|
|63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河南省社科院 |
|---|---------|---------|
|64 |河南省驻京办事处 |河南省驻京办 |
|---|---------|---------|
|65 |河南省供销合作社 |河南省供销社 |
|---|---------|---------|
|66 |河南省物资集团 |河南省物资集团 |
|---|---------|---------|
| |河南省驻上海办事 | |
|67 | |河南省驻沪办 |
| |处 | |
|---|---------|---------|
| |河南省驻广州办事 | |
|68 | |河南省驻穗办 |
| |处 | |
|---|---------|---------|
|69 |河南省地方铁路局 |河南省地方铁路局 |
|---|---------|---------|
|70 |郑州铁路局 |郑州铁路局 |
|---|---------|---------|
|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 | |
|71 | |黄委会 |
| |员会 | |
|---|---------|---------|
|72 |河南省河务局 |河南省河务局 |
|---|---------|---------|
|73 |河南省国家税务局 |河南省国税局 |
|---|---------|---------|
|74 |河南省烟草专卖局 |河南省烟草局 |
|---|---------|---------|
|75 |河南省电力工业局 |河南省电业局 |
|---|---------|---------|
|76 |河南省邮电管理局 |河南省邮电局 |
|---|---------|---------|
| |河南省省直机关事 | |
|77 | |河南省事管局 |
| |务管理局 | |
|---|---------|---------|
|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 | |
|78 | |人行郑州监管处 |
| |监管处 | |
-------------------------

-------------------------
|编 号| 单位名称 | 用户名称 |
|---|---------|---------|
|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 | |
|79 | |人行郑州支行 |
| |市支行 | |
|---|---------|---------|
| |中国工商银行河南 | |
|80 | |河南省工商行 |
| |省分行 | |
|---|---------|---------|
| |中国农业银行河南 | |
|81 | |河南省农行 |
| |省分行 | |
|---|---------|---------|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 |
|82 | |河南省农发行 |
| |河南省分行 | |
|---|---------|---------|
| |中国银行河南省分 | |
|83 | |河南省中行 |
| |行 | |
|---|---------|---------|
| |中国建设银行河南 | |
|84 | |河南省建行 |
| |省分行 | |
|---|---------|---------|
|85 |交通银行郑州支行 |交行郑州支行 |
|---|---------|---------|
|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 |
|86 | |人保河南公司 |
| |河南公司 | |
|---|---------|---------|
|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 |
|87 | |寿险河南公司 |
| |河南公司 | |
|---|---------|---------|
| |太平洋保险公司郑 | |
|88 | |太保郑州公司 |
| |州分公司 | |
|---|---------|---------|
| |平安保险公司郑州 | |
|89 | |平保郑州公司 |
| |分公司 | |
|---|---------|---------|
|90 |郑州海关 |郑州海关 |
|---|---------|---------|
| |河南省出入境检验 | |
|91 | |河南省检疫局 |
| |检疫局 | |
|---|---------|---------|
|92 |河南省物资储备局 |河南省储备局 |
|---|---------|---------|
|93 |河南省气象局 |河南省气象局 |
|---|---------|---------|
|94 |河南省民航局 |河南省民航局 |
-------------------------

-------------------------
|编 号| 单位名称 | 用户名称 |
|---|---------|---------|
|95 |河南省航天局 |河南省航天局 |
|---|---------|---------|
|96 |河南省黄金管理局 |河南省黄金局 |
|---|---------|---------|
|97 |河南省地震局 |河南省地震局 |
|---|---------|---------|
| |河南省有色地质勘 | |
|98 | |河南省有色地质局 |
| |查局 | |
|---|---------|---------|
| |中国新星公司华北 | |
|99 | |华北石油局 |
| |石油局 | |
|---|---------|---------|
| |河南省残疾人联合 | |
|100| |河南省残联 |
| |会 | |
|---|---------|---------|
|101|河南省消防局 |河南省消防局 |
|---|---------|---------|
|102|河南省邮政局 |河南省邮政局 |
|---|---------|---------|
|103|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
|---|---------|---------|
|104|河南省设备成套局 |河南省设备成套局 |
|---|---------|---------|
|105|河南省接待办公室 |河南省接待办 |
|---|---------|---------|
| |河南省地方史志办 | |
|106| |河南省地方志 |
| |公室 | |
|---|---------|---------|
|107|河南人民出版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
|---|---------|---------|
|108|河南日报社 |河南日报社 |
-------------------------
注:排名顺序只作一次性规范用户名称使用,不
作其他依据。
河南省远程系统公文、信息上报用户规范名称(二)
--------------------------
|编 号| 单位名称 | 用户名称 |
|------------|-----------|
| 郑州市 | 河南省郑州市府 |
|------------|-----------|
| 1 |巩义市 |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府 |
|---|--------|-----------|
| 2 |荥阳市 |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府 |
|---|--------|-----------|
| 3 |新密市 |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府 |
|---|--------|-----------|
| 4 |登封市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府 |
|---|--------|-----------|
| 5 |新郑市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府 |
|---|--------|-----------|
| 6 |中牟县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府 |
|------------|-----------|
| 开封市 | 河南省开封市府 |
--------------------------

--------------------------
|编 号| 单位名称 | 用户名称 |
|---|--------|-----------|
| 1 |开封县 |河南省开封市开封县府 |
|---|--------|-----------|
| 2 |尉氏县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府 |
|---|--------|-----------|
| 3 |兰考县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府 |
|---|--------|-----------|
| 4 |通许县 |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府 |
|---|--------|-----------|
| 5 |杞 县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县府 |
|------------|-----------|
| 洛阳市 | 河南省洛阳市府 |
|------------|-----------|
| 1 |偃师市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府 |
|---|--------|-----------|
| 2 |孟津县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府 |
--------------------------

--------------------------
|编 号| 单位名称 | 用户名称 |
|---|--------|-----------|
| 3 |新安县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府 |
|---|--------|-----------|
| 4 |宜阳县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府 |
|---|--------|-----------|
| 5 |嵩 县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县府 |
|---|--------|-----------|
| 6 |栾川县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府 |
|---|--------|-----------|
| 7 |汝阳县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府 |
|---|--------|-----------|
| 8 |洛宁县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府 |
|---|--------|-----------|
| 9 |伊川县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府 |
|------------|-----------|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平顶山市府 |
|------------|-----------|
| 1 |汝州市 |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府|
|---|--------|-----------|
| 2 |舞钢市 |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市府|
|---|--------|-----------|
| 3 |叶 县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县府|
|---|--------|-----------|
| 4 |宝丰县 |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府|
|---|--------|-----------|
| 5 |鲁山县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府|
|---|--------|-----------|
| 6 |郏 县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县府|
|---|--------|-----------|
| 7 |襄城县 |河南省平顶山市襄城县府|
|------------|-----------|
| 新乡市 | 河南省新乡市府 |
|------------|-----------|
| 1 |新乡县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府 |
|---|--------|-----------|
| 2 |卫辉市 |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府 |
|---|--------|-----------|
| 3 |辉县市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府 |
|---|--------|-----------|
| 4 |获嘉县 |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府 |
|---|--------|-----------|
| 5 |封丘县 |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府 |
|---|--------|-----------|
| 6 |延津县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府 |
|---|--------|-----------|
| 7 |原阳县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府 |
|---|--------|-----------|
| 8 |长垣县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府 |
|------------|-----------|
| 焦作市 | 河南省焦作市府 |
|------------|-----------|
| 1 |沁阳市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府 |
|---|--------|-----------|
| 2 |孟州市 |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府 |
|---|--------|-----------|
| 3 |博爱县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府 |
|---|--------|-----------|
| 4 |修武县 |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府 |
|---|--------|-----------|
| 5 |武陟县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府 |
|---|--------|-----------|
| 6 |温 县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县府 |
--------------------------

--------------------------
|编 号| 单位名称 | 用户名称 |
|------------|-----------|
| 安阳市 | 河南省安阳市府 |
|------------|-----------|
| 1 |林州市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府 |
|---|--------|-----------|
| 2 |安阳县 |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府 |
|---|--------|-----------|
| 3 |汤阴县 |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府 |
|---|--------|-----------|
| 4 |内黄县 |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府 |
|---|--------|-----------|
| 5 |滑 县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县府 |
|------------|-----------|
| 鹤壁市 | 河南省鹤壁市府 |
|------------|-----------|
| 1 |淇 县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县府 |
|---|--------|-----------|
| 2 |浚 县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县府 |
|------------|-----------|
| 濮阳市 | 河南省濮阳市府 |
|------------|-----------|
| 1 |濮阳县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府 |
|---|--------|-----------|
| 2 |南乐县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府 |
|---|--------|-----------|
| 3 |台前县 |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府 |
|---|--------|-----------|
| 4 |清丰县 |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府 |
|---|--------|-----------|
| 5 |范 县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县府 |
|------------|-----------|
| 漯河市 | 河南省漯河市府 |
|------------|-----------|
| 1 |郾城县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县府 |
|---|--------|-----------|
| 2 |临颍县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府 |
|---|--------|-----------|
| 3 |舞阳县 |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府 |
|------------|-----------|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三门峡市府 |
|------------|-----------|
| 1 |义马市 |河南省三门峡市义马市府|
|---|--------|-----------|
| 2 |灵宝市 |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府|
|---|--------|-----------|
| 3 |渑池县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府|
|---|--------|-----------|
| 4 |卢氏县 |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府|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印发河源市市县级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印发河源市市县级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的通知
河府办〔2008〕4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河源市市县级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8年5月10日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广东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及效益补偿办法》、《广东省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林业生态市的决定的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市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和管理,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市县级生态公益林(以下简称生态公益林)是指我市行政区域内未纳入国家和省重点生态公益林范围的,以及对我市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森林,具体包括: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特种用途林——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森林公园内的森林和风景观赏林、休憩林、国防林、母树林以及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等。

第三条 在我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与生态公益林有关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生态公益林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依法保护、严格管理、分级负责的方针。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和管理,市、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具体实施和检查监督。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生态公益林的资金投入,对纳入生态公益林管理并达到生态公益林建设要求的森林资源、林木投资经营者给予一定的补偿。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将生态公益林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八条 生态公益林界定,应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的原则。

第九条 生态公益林的区划范围。

(一)主要交通要道,江河两岸一、二重山,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的集水区,城镇周边等重要生态区域以及除已划入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之外的重要地段。

(二)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类型的市、县自然保护区以及森林公园内的林地。

(三)其他以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为主的,郁闭度0.5以上生态效益优良的林地。

第十条 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按照界定原则组织生态公益林的区划界定和申报工作;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结果经县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一条 经批准公布的生态公益林不得擅自调整,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或改变其性质、用途的,应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二条 生态公益林规划必须落实到地籍小班,实行小班经营;划定的生态公益林,其原来的权属不变,受法律保护。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遵循森林自然演替规律,采取“封、造、补、抚、管”相结合,以天然更新为主,辅以人工更新的方式,把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树种多样、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长期稳定的森林生态体系。

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组织林权单位对重点生态公益林区内的荒山荒地、火烧迹地等宜林地进行限期造林恢复森林植被;对生态保护功能低下的疏林、残次林、低效林分,应当进行补植和封育改造,逐步提高重点生态公益林的生态保护功能。

第十四条 县、镇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态公益林的“封、育、管”工作,落实管护人员,全面加强保护管理工作;根据地形、地势开设防火线或营造防火林带,加强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生态公益林区内火灾、病虫害发生面积不超过市定的标准。

第十五条 禁止在生态公益林区内伐木、放牧、狩猎、采脂、打树枝、铲草或地表植物、开矿、筑坟、建墓地、开垦、采石、挖砂和取土。

第十六条 在生态公益林区内开展旅游和其它经营活动,必须经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市林业局批准,并与生态公益林林地、林木所有者签订合同。改变林地用途的,须征得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依照有关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第十七条 因国家或省重点建设项目需要征用集体所有和占用国有生态公益林地的,必须经省林业局或其授权单位审核同意,并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第十八条 因国家或省重点建设项目、林木更新改造或卫生间伐需要采伐的,须经省林业局或其授权单位批准,并实行专项限额管理和采伐许可证制度。

第十九条 生态公益林林木更新采伐的年限:人工松林40年以上,其他阔叶林及针阔叶混交林50年以上。复层林更新应实行择伐,不准皆伐,择伐后的植被覆盖度不低于70%。生态公益林内的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应于当年或次年内完成更新造林。

第二十条 禁止采伐生态公益林,对生态公益林经营者的经济损失原则上由政府给予合理补偿;市、县级政府对界定的生态公益林参照省级生态公益林进行补偿,自2008年起至2012年每年每亩补偿10元,2012年以后根据省生态公益补偿标准再进行调整。

第二十一条 生态公益林的效益补偿、管护等所需经费列入市、县级财政预算,由市、县区按2∶8的比例共同承担。

第二十二条 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分为损失性补偿和管护、管理经费两部分。
(一)损失性补偿:主要用于补偿生态公益林经营者经济损失,按《广东省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要求直接发放到补偿对象手中。

(二)管护、管理经费:包括管护人员经费和管理经费。管护人员经费包括管护人员工资、管护工具的购置费用等。管理经费包括生态公益林宣传培训、协调管理、检查验收及林业生态县创建工作费用等。

(三)资金分配:

1.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总额(包括市、县级财政支出)的75%专项用于损失性补偿。

2.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县级财政支出部分的18%专项用于补助管护人员经费。7%专项用于生态公益林管理经费(县、镇、村分别按4.5%、1.5%、1%的比例分配)。

3.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市级财政支出部分的18%专项用于市属林场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及表彰、奖励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先进单位及个人等。7%专项用于生态公益林管理经费,市、县、镇、村分别按3%、1.5%、1.5%、1%的比例分配。

第二十三条 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年度分配计划,应于每年6月底前,由市林业局会同市财政局下达,各县财政局应按照2∶8比例配套相应资金并会同林业主管部门逐级下达。损失性补偿资金,必须在本年度9月份前拨付到补偿对象。年度资金分配计划一经下达,各级财政和林业部门必须严格按计划执行,不得随意调整。如有特殊原因需调整的,需报市财政局、市林业局联合批准。

第二十四条 各级财政部门、林业部门,须切实加强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及时、足额将补偿资金拨付到位,定期对资金的到位、使用情况进行追踪、检查,确保专款专用。

第二十五条 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挪用、截留或骗取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违者将根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单位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