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批准第七批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及调整部分试点地区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15:16:09  浏览:929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批准第七批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及调整部分试点地区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

环发[2002]92号


关于批准第七批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及调整部分试点地区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根据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的申请,经研究,现就批准第七批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及调整部分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批准北京市大兴区等106个市、县(市、区)为第七批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名单详见附件)。

二、江苏省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吴江市纳入苏州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淮安市楚州区纳入淮安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东台市、射阳县、建湖县纳入盐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宁乡县纳入长沙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进行统一建设和管理,不另行文。

三、请组织上述试点地区按照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的要求,成立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领导小组。其中地市规模的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领导小组成员应当包括所辖县区政府领导,所辖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

四、各试点地区要根据《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要求,接受省环保部门的技术指导,编制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规划由省级环境保护部门组织专家论证,报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政府批准,并报我局备案。地市规模的生态示范区所辖县区也要编制本县区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

五、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郊区、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原亳州市)、湖南省娄底市(原娄底地区)分别为我局批准的第一批(1996年)和第二批(1997年)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三个试点地区至今未编制完成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基本没有进展。我局决定这三个试点地区不再作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今后,我局还将定期对其它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进展不力的地区予以调整。

六、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制订的生态示范区建设标准和试点地区建设规划,各试点地区应切实加强领导,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深入宣传发动,精心组织,求真务实,扎扎实实地抓好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各项创建工作。

附件:第七批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名单

二○○二年六月十一日



附件:

第七批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名单

北京市
大兴区

河北省
灵寿县 邢台县 巨鹿县 黄骅市

山西省
沁源县 右玉县 朔州市平鲁区 平陆县 永和县 沁县 祁县 陵川县 沁水县 盂县

黑龙江省
大兴安岭地区 海林市 北安市 萝北县

江苏省
宜兴市 金坛市 泰兴市 丹阳市 镇江市丹徒区

浙江省
衢州市 德清县 嵊州市 象山县 慈溪市 海盐县 嘉善县 建德市

安徽省
芜湖市马塘区 蚌埠市新城综合开发区

福建省
平和县 南靖县 永泰县 泰宁县

江西省
安义县 南昌县 新建县 吉安县 永丰县 分宜县 上犹县 兴国县 石城县 彭泽县 婺源县 新干县 安福县

山东省
平阴县 淄博市博山区 临朐县 安丘市 禹城市 乐陵市 夏津县 临沂市兰山区 临沂市河东区 蒙阴县 沂南县 临沭县 东阿县 博兴县 邹平县

河南省
新蔡县 逐平县 西峡县 浙川县 嵩县

湖北省
武汉市东西湖区 谷城县

湖南省
湘阴县 隆回县 城步苗族自治县 洞口县 绥宁县 平江县 桂东县

广西区
昭平县 崇左县 大新县 北海市

四川省
彭州市 崇州市 新津县 天全县 泸县 通江县 宣汉县 南充市顺庆区 广元市元坝区 青川县

贵州省
金沙县 毕节市 黎平县 凤冈县 贵阳市花溪区

云南省
楚雄市 师宗县 澄江县 江川县

陕西省
汉中市 礼泉县

新疆兵团
石河子市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华全国总工会新闻发言人制度》的通知

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


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华全国总工会新闻发言人制度》的通知
总工办发[2006]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工会,各全国产业工会,中央直属机关工会联合会,中央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全总各部门:
为推动工会新闻宣传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健康发展,全国总工会制定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新闻发言人制度》,现将《中华全国总工会新闻发言人制度》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制定适应本地区实际的工会新闻宣传工作制度,不断扩大工会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此页无正文)

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
2006年1月9日


中华全国总工会新闻发言人制度 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大新时期工人阶级新闻宣传的意见》(中宣发[2005]32号),进一步推进工会新闻宣传工作制度化建设,规范工会系统新闻发布程序,提高新闻宣传策划和舆论引导水平,特制定全国总工会新闻发言人制度。
一、 成立全总新闻发言人工作协调小组
全总新闻发言人工作协调小组,是全总新闻发言人的工作协调机构,由全总办公厅、组织部、宣传教育部、研究室、基层组织建设部、集体合同部、民主管理部、保障工作部、劳动保护部、经济技术部、法律工作部、财务部、国际联络部等单位组成。协调小组组长由分管宣传教育工作的全总领导担任,日常工作由全总新闻中心办公室负责。全总新闻发言人工作协调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一)定期召开协调会议。新闻发言人工作协调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协调会议,研究工会重点工作、重要会议和重要情况,挖掘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线索,提出对外发布的基本意见和宣传口径。必要时吸收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
(二)确定新闻发布主题。把握全会工作重点,挖掘工会工作新闻亮点,提练宣传主题和重点,注重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宣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导向,进一步扩大和提高工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与凝聚力。
(三)提出新闻发布的方案。根据各类新闻发布和主题,确定新闻发布的主要内容、研究新闻线索与案例,商定新闻发布的时间、基本形式、范围规模,拟订新闻发布口径等。
二、新闻发言人的确定
(一)凡涉及配合国家重大政策、法律法规出台,全总重要会议、重大活动以及定期发布全总有关政策主张、重要工作情况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由全总宣传教育部负责同志担任新闻发言人。
(二)凡涉及与全总重点工作相关的重要会议和活动;由全总牵头、联合其他部委及社会有关方面举行的会议和活动,需要召开新闻发布会时,由相关业务部门的负责同志担任新闻发言人。
(三)涉及突发性事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全总书记处的要求,需要召开新闻发布会时,由全总相关业务部门的负责同志担任新闻发言人。
(四)涉及党和国家或工会重大事件和活动,须根据全总书记处的意见和要求,由分管相关业务的全总领导同志担任新闻发言人。
三、新闻发布对象
根据新闻发布的具体内容,确定参加新闻发布会的人员及规模。组织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负责人、记者以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新闻发布会,并酌情确定国外以及台、港、澳媒体记者参加新闻发布会。
四、新闻发布的策划
(一)新闻发布会每月召开一次,原则定于每月10日召开(遇节假日或特殊情况顺延)。主要发布全总重点工作的基本思路、政策主张、主要措施与方法;通报全总重大会议和活动情况;预报下一阶段的宣传重点。
(二)全总书记处要求立即发布的新闻,可即时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协调新闻媒体通报相关信息,传达工会的意见和声音。
(三)为了方便记者及时了解和准确把握某一特定内容,可适时召开新闻通气会,协调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有关情况,解答记者关心的问题,表明工会的意见、观点和主张。
五、新闻发布会的组织实施
(一)工作流程:
1、由新闻发言人工作协调小组提前15天完成新闻发布会工作方案的制定,报相关领导审批。
2、由相关单位提前1周将新闻发布会的新闻发布稿、相关背景资料全部准备完毕,报相关领导审批。
3、由新闻中心办公室提前3天完成新闻发布会的新闻通稿(审批稿),交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审阅。
(二)会议主持人:根据新闻发言人或通气会主讲人的身份,由新闻发布协调小组确定合适人选担任主持人,准备会议主持词。
(三)会议时间:新闻发布会或新闻通气会的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小时。
(四)材料准备:
1、新闻发布稿:定期综合性新闻发布稿一般不超过4000字,发布时间不超过20分钟;专题新闻发布稿,一般不超过2000字,发布时间原则不超过10分钟。新闻发布稿根据发布会规模印发。
2、背景资料:一般不超过3000字,印发给全体到会记者(由相关部门提供素材)。
3、其它资料:配合主题新闻的发布,有的需汇集近年来的调研成果中适合对外宣传的内容,原则上不超过3000字;准备3—5个典型案例的相关资料,每一个典型案例需提供完整的新闻要素,包括: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等,提供给与会记者。
(五) 工作协调:由新闻中心办公室向有关领导报告新闻发布工作方案;组织新闻发布稿、背景材料、新闻线索相关资料;通知与会的中央及地方新闻媒体记者等。
六、新闻发布效果评估
(一)新闻报道反馈:每次新闻发布后,由新闻中心办公室负责将有关媒体的报道情况及时汇总整理,定期反馈相关领导及业务部门。
(二)社会舆情跟踪:及时追踪新闻发布后的社会舆情动向,检验新闻发布成果,积极引导社会舆论。
(三)新闻网页建设: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网站(www.acftu.net)的新闻中心网页上开设新闻发布专栏,将有关新闻发布会、通气会的情况通过网络进行宣传。
七、新闻发布会场设置
全国总工会新闻发布厅设在工会大楼六层。
八、本制度于2006年1月实施。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名单(15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名单(15人)

  (1984年3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主任委员
  廖汉生
副主任委员
  朱学范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藏族)    宋一平
  郑伯克
委 员(按姓名笔划排列)
  王兆国   刘 伟   刘瑞龙   许 杰   孙敬文
  谷景生   张 杰(回族)      林月琴(女) 林丽韫(女)
  章瑞英(女)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